10月21日,一场主题为“雕塑中人类形象的发展——从公元前四万年至今”的学术讲座在中国青瓷学院成功举行。这不仅是一场跨越四万年的艺术之旅,也为学校的中德合作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讲座伊始,该院美术系主任吕威伟致辞,简要介绍了中德合作办学项目,并展望其为教学与国际视野融合所带来的新契机。

随后,包巍峰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主讲人——德国著名雕塑家、公共艺术家,阿兰努斯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造型艺术系主任Johannes Brunner教授。包老师指出,Brunner教授成就卓著,其大型公共雕塑作品陈列于德国多个城市,广受赞誉。

讲座中,Brunner教授以五个关键历史阶段为脉络,引领听众纵览了从史前到现代的人类造型艺术史。他以独特的德式艺术教育视角,为雕塑创作融入了结构平衡与空间叙事的理性思维,为师生们带来了艺术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。
在互动环节,同学们踊跃提问。Brunner教授分享了个人创作理念,并深入阐述了公共艺术在连接人与人、人与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,其深刻见解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共鸣与思考。

本次讲座是学院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质量开端,一次严谨逻辑与感知智慧的相遇,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搭建了宝贵平台。
一审:张臻 二审:包巍峰 三审:杨吴伟
